400-8787-016

为了被拖欠的公积金,闵行区检察院这样做……

2025-04-21 17:22:02

“谢谢检察官来回奔波,我和同事们才能拿到公积金,离我们购置新房的目标又近了一小步。更谢谢检察官手把手帮我申请司法救助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最近,闵行区检察院检察官收到了一封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当事人小欣(化名)的来信。

执行路遇到艰难困局

小欣刚大学毕业入职上海某销售公司时,曾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2022年离职时,她发现公司竟从未缴纳过她的公积金。小欣曾多次催促公司补缴,却只换来敷衍与拖延。

她的遭遇,是该公司其他15名职工的共同困境。同年,这些员工陆续向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投诉公司欠缴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情况。经调查,市公积金中心对该销售公司作出了10份《责令限期缴存通知书》,要求限期补缴。

但涉案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既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后也未履行补缴义务。市公积金中心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审查后裁定准予强制执行。执行立案后,法院迅速全维度财产查控,对公司银行账户、车辆、房产、股权等进行地毯式排查,却发现其银行账户早已因他案被冻结,名下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案件被迫“终结本次执行”。

此时的小欣失业在家,母亲重病卧床。“本来想着我再上几年班,用这些公积金能回老家买房。除了我这种买不上房的,有的同事没公积金都交不上房贷。连法律都追不回的债,还能指望谁?”小欣回忆起当时的处境,眼眶泛红。

转机出现在2024年4月。依托与市公积金中心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这起“执行僵局”的线索被移送至闵行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调取卷宗时发现,企业工商登记显示仍在经营,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消极应对。“不能让企业‘装穷’损害职工权益。”

承办检察官对该案进行听证

14轮沟通打破僵局

承办检察官未止步于书面审查,而是穿梭于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和法院之间,从企业纳税记录中捕捉到履行能力的蛛丝马迹。同时,与公司代理人深入沟通了解经营情况后,检察官一面依托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签订的《关于加强行政非诉执行合作备忘录》,加强与市公积金中心沟通联系,协同开展争议化解工作,一面约谈企业代理人,耐心释法说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争议化解方案。

面对检察官的约谈,企业代理人最初满是抵触:“现在生意不好做,能不能缓一缓?”检察官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带着特邀检察官助理——市公积金中心执法骨干,用“政策+案例”双管齐下:“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欠缴超过6个月就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你看隔壁公司,去年补缴后信用恢复,还拿到了银行贷款。”

针对企业“职工人数多、补缴压力大”的顾虑,检察官设计了“分段释法”方案:先组织16名职工代表召开听证会,让职工现场陈述公积金对购房的重要性;再单独约谈企业负责人,展示税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算清“信用账”与“法律账”:“如果进入失信名单,招投标受限、高管限高消费,企业发展只会难上加难。”

14轮线上线下沟通、1场公开听证、1次政策解读会,僵局逐渐松动。2024年底,涉案企业主动拿出20余万元执行款,16个公积金账户重新“焕发生机”。

最让小欣感动的,是检察环节的“双向守护”。在督促企业补缴的同时,检察院同步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失业证明、家庭收入材料,检察官手把手教我准备,不到两个月就拿到了救助金。”这笔及时雨般的救助,让她在重新求职的空窗期,得以安心照顾家人。

从个案突破到机制创新升级

当包括小欣在内的16名员工的公积金到账短信响起时,距离她首次投诉已过去800多天。这场漫长的维权路,最终以企业主动履行、职工权益实现、机制创新完善的“多赢”结局收官。

这起案件的意义,远不止于16名职工的权益兑现。

在检察官办公室,一份《关于加强行政非诉执行工作协作配合的合作备忘录》格外醒目——这是闵行检察院充分发挥市公积金中心所在地的区位特点,与市公积金中心建立的长效机制,包含数据协同共享、案件沟通会商、线索相互移送等10项举措。该院同步联络部分基层检察院,签订合作机制,构建起公积金权益保护“同心圆”。“以前部门间信息孤岛,现在每月互通一次企业信用数据,类似‘假破产真逃债’的情况无处遁形。”

案件办理中,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发挥了关键作用。市公积金中心多名执法骨干作为公积金领域专家,不仅协助梳理企业缴存义务,还在听证会上当场解答“公积金能否缓缴”“补缴流程”等实操问题,让企业吃下“政策定心丸”。

同时,闵行区检察院推动大数据融合拓宽线索来源机制,主动适应检察信息化趋势,探索建立公积金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模型,并依托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嵌入监督线索研判模型,由刑事、民事、公益诉讼部门发现涉及行政监督线索的“一键推送”,拓宽监督线索来源渠道。

据统计,2024年以来,闵行区检察院共办理公积金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66件,强化对执行案件的全流程监督,提出检察建议18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15件,移送犯罪线索2件,督促被执行人缴纳或退还公积金42万余元。